找到相关内容89篇,用时4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论佛教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方法论

    所得故;以境无所得,识无所得故”。  大乘真正接受了这个世界观,将我们所认识到的“境”(我们认为实际存在的一切法)和我们能够产生认识的“识”都空掉之后,就成为了圣者,能够见到这个世界的真相了。  ...一切法空  等小乘弟子开始发起菩提心,利益众生,走向菩萨道的时候,就开始给他们讲第二个阶段的世界观了。在这个阶段,通过给弟子们讲般若系列的经典,详细的阐述大乘中观的思想,这个思想的核心呢,就是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0661613.html
  • 般若摄颂浅释 第九课

    修持。第一是“知谛佛”,即通达一切甚深真理的。当然里面,见到真实谛的一地菩萨以上的圣者也有,还有发了大乘菩提心的、对大乘空性法门生起胜解信的修行者,他们以现量或比量的方式见到万法实相的缘故,... 虽然胜义中一切都是空的,并没什么可学的,但在世俗中该学的要学、不该学的不能学,所以大家千万不能因为胜义中一切都空,而在世俗中什么都不取舍。作为明智菩萨的大乘,他完全通达暂时三乘各不相违,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译讲

    |般若|般若摄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23154096753.html
  • 世俗菩提心的学处

    不能被八风吹动,对方可能是菩萨的化现,即便是个凡夫我也不能对他生嗔心,因为,他已经造了恶业,非常可怜,应从心底里对他生起一个悲心,并经常赞叹他的功德,这才是大乘的行为。   辛四、将挖苦转为...才是大乘菩萨的行为。   辛二、将盛势转为道用:   众人恭敬遍荣誉 财物量如多闻天  然知世妙无实义 无有骄傲行   有的人受到众人恭敬,名誉也传遍十方,财物富如多闻天子一般,这些世间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2307292039.html
  • 寂天菩萨七种稀有传记略说

    ,依当时寺内五百班智达之首的胜天为亲教师出家,法名寂天。当时大师深隐内证功德,暗暗地在文殊本尊前听授教法,精修禅观,同时紧扣大乘的修学次第,集一百多部经律论之精义编著了《一切学处集要》、《一切...

    索达吉堪布讲述

    |寂天菩萨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1817313726.html
  • 《入菩萨行》论造论者--寂天论师七种稀有传记略说

    当时寺内五百班智达之首的胜天为亲教师出家,法名寂天。当时大师深隐自己的内证功德,在文殊本尊前听授教法,精修禅观,同时紧扣大乘的修学次第,集一百多部经律论之精义编著了《学处集要》、《一切经集要》(略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346126.html
  • 论佛教教育之特质

    而今,大乘的法鼓已经残破,大乘的洪钟已经锈迹斑斑……当我们在祖师的灵塔前,起起伏伏的礼拜时,谁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?谁意识到身为大乘应承担的使命?孟子说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,安乐中的我们,真的要面临“安乐死”的悲剧吗?  读经时,每每看到,“一时,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……”这是何等的教学?玄奘大师时的那烂陀寺,主客僧常达万人,每日讲座一百余次,日以继夜,敷研大乘……...

    门 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1158836.html
  • 造就慈悲品质--济群法师

    的不共之处。如果不了解菩提心,也就不了解大乘佛法;未发起菩提心,就不是合格的大乘。修行的关键在于用心。如果心能用得真切,自然就会具有力量。你们今天来受菩提心戒,是否生起这样的愿望?是否发愿以救度...在家众,学都是不会有深度的,是不会得到真实受用的。人很容易进入习惯性的麻木中。尤其是在家居士,不知不觉中,就会陷入学习、工作、人际关系的旋涡。常常听到有人说:想学佛呵,就是没时间学。其实,时间对每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263087703.html
  • 禅观路上,幸遇明师

    的“人生佛教”,或印顺导师提倡的“人间佛教”,观其思想凝成的时代背景与心路历程,不但源于大乘“不忍众生苦”的悲悯情怀,也更有感时悲教,救亡图存的危机感。   可以说,过往的山林佛教以逃尘避世而...   禅观路上,幸遇明师   释性广   感时悲教,救亡图存   笔者有幸,在中壮之年,已恭逢并见证了台湾佛教之教运由弱转强的时代。仔细思维,佛教在台湾的复兴,应与鼓励弟子关怀苦难,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2890891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行三十七颂》讲记(8)

    修经堂或者作慈善,只是佛教的一种象征而已。倘若整天争名夺利,为了名闻利养而奔波,那绝不可能有闻思修行的机会。所以说,对亲人施主的贪执一定要断掉,断除贪执就是大乘的崇高行为。   现在很多人对施主...,对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来讲,则失毁了菩萨的高尚行为[1]。因此,不管在什么场合中,与什么样的人交往,都应该说温和悦意、具有实义、吐词清楚的语言,千万不能说让人不欢喜、刺伤人心的话,杜绝粗语是大乘的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菩萨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3/12115421076.html
  • 济群法师:唯识学九个重点问题

       对于大乘学人来说,菩提心的有无,是菩萨道修行的关键,原因有三:   首先,发起菩提心才是大乘。过去,我们往往以为学习大乘经教即属大乘行者,学习小乘经教便是小乘行者。其实,菩提心的有无才是判断是否大乘的标准。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云:“如是若念须入大乘,何为入大乘之门耶?此中说有波罗蜜多乘及密乘二种,除彼更无余大乘矣。然此二由何门而入耶?唯菩提心是。此于身心何时生起,虽其他之任何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唯识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08230832259.html